探訪東京都內唯一一座味噌釀造廠「糀屋三郎右衛門」

味噌湯、火鍋、涼拌菜等,日本料理中總少不了「味噌」的身影。味噌是以大豆加上鹽與麴製作而成的發酵食品,也是日本傳統的儲存食品之一。雖然統稱為味噌,但其實種類繁多,甜度、鹹度、色澤、外觀等各有不同,那麼你知道味噌是如何製作的嗎?

我們前往了位在東京都練馬區,東京都內唯一的味噌釀造廠,採訪了味噌的製作過程。

糀屋三郎右衛門

從西武池袋線中村橋站南口步行15分鐘左右,即可見到位於住宅區中的糀屋三郎右衛門味噌釀造廠。這是在明治時代(西元1868~1912年)於茨城縣創立,並於1939年起在此處經營的味噌釀造廠。

「昔味噌」(古早味噌)的招牌就是標記

一般來說,味噌製造需經過將白米醃漬於麴菌並使之發酵的「製麴」、在蒸軟的大豆中加入麴與鹽後,搗爛混合的「下料」(或稱為下缸),以及「熟成」三道工序才能完成。這次我們參觀的是中間的「下料」工序。

我們採訪抵達的時間是上午10點左右,當天第二次的下料工序馬上就要開始了,我們趕快進入了工廠內。

蒸製大豆的大型壓力鍋蒸氣騰騰,這天要進行下料的是獲選練馬區推薦商品「NERIMA COLLECTION」的「清白之里」的白味噌。

關火後,慢慢地釋出鍋中壓力。大豆的香氣伴隨蒸氣噴發而出時的巨大聲響,漫溢於味噌釀造廠中。這裡還放有用來降溫的電風扇,準備非常充分。

鬆開關緊的鎖。

將大豆移往寬敞的地方,一邊攪拌混勻,一邊使其冷卻。

在騰騰蒸氣內進行作業的過程,相當震撼!

剛蒸好的大豆。為了釀造白味噌而仔細撈除了浮沫,散發著淡淡的豆香。

大豆全部堅持選用國產豆。

之後將混入米麴。不過,如果在高溫的情況下混入,麴菌就會死光,所以必須冷卻至恰到好處的溫度。根據季節與天氣的不同,降溫的速度和硬度的變化也隨之而異,所以攤開來一邊混拌,一邊觀察大豆的情況,並仰賴職人長年的經驗洞察最佳狀態。

電風扇也全速運轉。聽說夏天的味噌釀造廠就像三溫暖一樣,會比現在更辛苦。

放涼後,進入最佳狀態。

用計量儀測量每次需要混入的重量,分成小份。

一邊以攪拌機絞碎大豆,一邊加入鹽、麴和水。

白米的米麴

為了促進發酵與熟成,加入少量已經完成的味噌。這個稱為「種子味噌」,它是決定味噌味道的指標,傳承傳統風味的重要作業。

一邊確認狀態,一邊混拌。加入的水也不是每次都是固定的份量,而是一邊觀察這次大豆的情形,一邊進行商討、調整。

將攪拌成滑順的糊狀的豆泥放入巨大的味噌桶中,完成下料。從此時開始,到成為可作為商品銷售的狀態為止,白味噌還需要經過3~6個月的發酵熟成。

最後,我們也參觀了在釀造味噌時最重要的麴窖。為了可以妥善地保存麴菌,溫度與濕度皆須進行管理。一開始時是以較高的溫度促進麴菌發酵,等進入穩定的循環後,就要確保通風,以防止麴菌消失。據說這是非常費工夫的作業,因此必須配合可生產的麴量加入味噌。

在白米的表面上,附著著有如鬆軟纖毛般的麴菌。

釀造廠向我們介紹了在糀屋三郎右衛門製作的部分商品。右邊就是這次進行下料的「清白之里」,左邊則是花費10個月〜1年時間進行熟成的紅味噌「京之里」。紅味噌是「辛口」,濃郁而厚重,白味噌則帶有甜味。

當然,味噌釀造場中也能買到糀屋三郎右衛門的味噌喔!採訪時,也有好幾位顧客造訪。此外,在東京都內的銷售店、網路商店也能買到。糀屋三郎右衛門的味噌幾乎所有作業都是採取手工製作,而不經由機器作業。從麴菌的培養開始,店家就堅持採用傳統的「手工製作」方式。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品嘗看看糀屋三郎右衛門的味噌喔!

URL https://www.kouji-ya.com/

一併閱讀

此頁面的資訊,為目前 2022年05月的資訊。
作家
att.JAPAN編集部
att.JAPAN編輯部是由一群20~30多歲為主,熱愛旅行的成員所組成的團隊。我們除了為大家送上日本各地的觀光與美食資訊,也會介紹溫泉和旅館等豐富的內容。知名的觀光景點之外,日本各地最新設施的消息、東京的隱藏版私房景點、一日遊散步示範行程、動漫聖地巡禮等,有許多只在att.JAPAN才看得到的資訊!另外,也有外國人寫手以其視角介紹日本的文章喔。

東京都 報導

傳統文化 報導